2022年4月9日 星期六

蝸牛的繁殖策略

2018年搬家文章

蝸牛的繁殖策略傾向R 選汰,但是不同類群又各有不同。
一、前鰓類與有肺類
1.前鰓類:雌雄異體。有口蓋,只有一對觸角。大部分水生貝類和少數陸生貝類。例如:青山蝸牛、大山蝸牛。
由於多數種類相當微小,容易一個小族群隨著漂流木一起擴散。另外因為他們具有口蓋,可以抵擋相當多天敵,或者長久的演化就讓多數有肺類蝸牛的天敵興趣缺缺。還有是可以防止水分散失。
2.有肺類:雌雄同體。無口蓋,有二對觸角。少數水生貝類(ex:笠螺)和多數陸生貝類。例如:非洲大蝸牛、扁蝸牛、蛞蝓。
(1)自體受精:一些煙管蝸牛、蛞蝓。
(2)異體受精:其他多數蝸牛。
蝸牛多數可保存精莢而在適當時候才產卵。
雌雄同體和保存精莢二個能力加起來,只要一隻有交配過的個體到合適的新環境就有可能建立族群。至少在族群剛建立之初,族群密度不高,個體配對機會低的情況下,就不用為了找配偶煩惱。
二、一至二年生與多年生
1.多年生:無明顯繁殖季,多次分散的交配和產卵。ex:光澤蝸牛屬、煙管蝸牛科、非洲大蝸牛科
2.一至二年生:一次繁殖季密集的交配產卵完就會死亡。ex:栗蝸牛屬(溫帶物種會久一點)
三、繁殖潛力(產卵量)
1.產卵量大:一般蝸牛。卵粒小,孵化率和幼體存活率不高。卵越小或特別晚孵化的孵化率和存活率也不高。
2.產卵量少:卵粒大,幼體存活率高。ex:煙管蝸牛科。
四、族群以被動擴散為主
蝸牛雖然活動範圍小不容易主動擴散,但是容易受到外力而被動擴散。例如:樹倒塌、洪水、漂流木、鳥類。
五、只需要很小塊棲地就能維持小族群、環境耐受性高
再加上蝸牛繁殖力強,對環境要求不高(微棲地),遇到乾旱冷熱沒食物的逆境就休眠,大大提升其在新環境建立族群的能力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

test001

 來看看google drive當圖床會怎樣